質疑免疫針 精讀版

編按:早前,網媒有一則有關美國社區爆發麻疹的報道,掀起一陣爭議。對於近年參與網上疫苗討論的人來說,這則報道早已是舊聞。《素人父母》作者林綸詩此文,提供各國資訊,並指出香港政府未為公眾釋疑……

1. 永遠的代罪羔羊 - Wakefield

看到有醫生談起嬰孩免疫針與自閉症的關連,又引了「1998年關於麻疹、德國麻疹、腮腺炎(MMR)防疫針與自閉症的醫學論文」,說明發起醫生如何被釘牌,所以這是個誤解云云。這份Andrew Wakefield寫的論文,每次都被拿來做「反疫苗」的罪證,說明質疑疫苗的人如何不科學,竟相信一個釘牌醫生。

我4年前在媒體寫過,這份論文所引起的風波是完全進入非科學範疇。長話短說:這份報告,由幾人寫成;釘牌,是因為樣本抽樣問題,非結論問題,而且作者已復牌(除了Wakefield,他沒去再申請),同樣報告以較合適樣本抽樣去做,已重複並得到相同結論 (例如Stephen Walker) 。但為何每一次疫苗討論都要圍着這「唯一」的報告團團轉?面對種種疑慮,難道香港衛生署以至政府沒責任回應,也沒義務去提醒?

2. 「科學」證明

我看過疫苗支持及反對的兩方,於各大學的醫療論文庫(包括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 Med)抽出疫苗有關的文獻統計,有約130份認為疫苗及其成分可以引致創傷,包括神經問題及自閉症,另有約100份列明無關,且鋁、甲醛等的含量安全。

支持疫苗者常說要「科學」一點。沒錯,以上就是「科學」,你可以把130份逐份質疑,我們也可以把100份逐份懷疑。若兩者相若,誰又在「科學地」告訴我們「兩者無關」?只是身為父母,都會看科學以外的因素,例如實際環境。

3. 可怕的數字

美國1980年代自閉兒童數字是1/2000(WebMD),如今是1/68(美國疾控中心,2014),那年代他們有8支嬰兒疫苗(兩歲前接種),如今則有26支。看看當代同期國家的話,香港現在是14支,而美國自閉症及嬰兒猝死症率,在已發展國家當中冠絕全球。科學家大概說沒有因果關係,但現代醫學一直解釋不到嬰兒猝死和自閉原因,而其他醫學執行者卻處理到疫苗創傷,後者說得出是疫苗問題,作為父母會信哪一方呢?大部分antivaxxers都是ex-vaxxers. 就是因為眼見過疫苗創傷。

4. 疫苗賠償

看實際數字 (每季有公佈,賠償最多為流感針,MMR和Dtap,HPV追上中) ,亦可看法庭判決。美國一向有疫苗賠償制度,所有疫苗創傷者可以獲得政府賠償,藥廠則免責,免廠方捲入訴訟,影響製藥。很多美國人也不知道有此機制,且醫生也不願被捲入訴訟,出現了市民知情權被剝奪的現象:一般醫生在接種疫苗時,不提醒家長,就算嬰兒身體出了後天的毛病,家長都未必知道與疫苗有沒有關係;當地醫生在避免捲入訴訟的原則下,會否主動提出可通報,亦未可知。種種原因,令報告數字顯得非常低。而法庭多以「疫苗本身有列明的不良反應」作賠償基準(至於香港,醫護人員的習慣是不會主動讓人看,家長也不會主動問,衛生署到底有沒有給醫護人員清晰的指引,更成疑問)。
疫苗的官司

5. 法庭案例

2013年,法庭就賠償給Ryan Mojabi及Emily Moller,前者與之前的Poling和Banks案例一樣,是判MMR導致永久性腦部損害,即疫苗包裝有列的「encephalopathy」(腦病)。而Moller則是在接種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疫苗(同時有打MMR)後,引起癲癇、高燒、發疹後的腦部損壞。這些個案打了多於10年,而這些兒童如今都是自閉兒童,但法庭沒有發布腦病與自閉症的連繫。

6. 藥廠文件

2014年,意大利政府都判了一男孩勝訴,孩子曾接受乙肝、小兒麻痹、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及流感疫苗六合一疫苗,後來被發現患了倒退型自閉症。而這宗案例另一有意義,就是公開了藥廠(GlaxoSmithKline)內部資料,證實此六合一疫苗在經過臨牀試驗時,有5宗引起自閉症的報告;接種時,水銀未被抽起,如今大部分嬰兒疫苗也是沒有水銀,醫生舉證時都賴在水銀的頭上。但不少科學家認為,鋁合物及過多病毒同時接種,都是元兇。

7. 疫苗副作用

當然,我們都明白,免疫針不是自閉症的唯一原因,不少環境及毒理學的科學家,曾提出農藥及基改食物與疫苗的互動關係,即母親攝入的毒害(也包括疫苗)和孩子接種疫苗時產生相輔相成的反應,令今天孩子的慢性病病發率高企。同理,免疫針副作用不僅是自閉症,很多人都沒有事,但有人打了,會有過敏如患上濕疹或鼻敏感,而我根據一個素人母親的常識:打了毒進身體,好處不一定比壞處多──就算真的能免疫(雖然我並不贊成這些最多只有30年功效的抗體是「免疫」的真定義),同時有許多不被告知的壞處。今天有個「科學」說法,就是看哪方面的風險較大;平衡副作用對比染上該病的可能性後,決定打或不打。
為什麼不可以質疑

8. 醫學常理

我不是科學家,但作為母乳媽媽,知道孩子在首8個月不會保留抗體,應該是全靠媽媽奶的抗體,更不會保留疫苗所硬刺激的抗體(故才需要加強針),所以疫苗需要鋁佐劑來刺激、需要靠混合針把毒和細菌加起來增加接種者的敏感度,但這些打仗方法會否容易過頭?有沒有不偏不倚的專業人士把它的風險好好講解一趟?

疫苗是由動物基因或墮胎嬰兒的基因所培植的話,轉移器官手術都要防排斥,那加了甲醛及「味精」作為防腐劑的疫苗,又真的絕對安全嗎?這個年代,人人都要有批判能力,質疑政府、質疑傳媒、質疑財團,作為父母,我們難道不可以質疑直接打進孩子血液的疫苗?


■世紀.info
疫苗接種計劃一覽
更新日期:2016年9月21日
www.chp.gov.hk/tc/view_content/18870.html

作者簡介:曾於傳媒工作,希望憑新聞觸覺及資料蒐集,尋找並分享健康育兒之道。《素人父母》書籍作者及面書版主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