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事件教懂我們的疫苗知識和語言偽術



在各「高危」兒童能補打13價肺炎疫苗的同時,首個曾接受13價疫苗的女孩證實染上血清三型菌肺炎。疫苗一向如科學文明一部分,被強制灌輸給香港家長,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原來兒童接種非法律規定的……

今次肺炎事件引起的一連串討論,專家、教授、醫生各執一詞,反而令家長眼界大開,原來疫苗的底蘊如此──吵不完的功效,源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「13價缺乏科學證據支持」,疫苗追菌,要快得未有足夠數據,就要被推出市場。

怎樣看出其追菌追得辛苦?根據生署數字,7價疫苗是20099月引入的,翌年5歲以下感染侵入性肺炎球菌的個案少了4宗,政府一年後轉買更貴的10價疫苗,又再一年後全面購入13價疫苗,亦即2012年出生後的所有孩子,都是打13(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語)。不幸的是,截至201110月,5歲以下感染侵入性肺炎球菌個案,又回升至19宗。(見上圖,截自勞永樂Yahoo!博客)

這正是如今專家所講愈打愈多人感染的現象。黃永堅(中大兒科學系教授)指,「只接種7價及10價疫苗、而無接種13價疫苗的兒童,感染血清三型或19甲型肺炎球菌的風險,較沒接種過任何肺炎疫苗的高出三倍……由於患者打了7價及10價,就令其沒有7價及10價的血清型菌在上呼吸道感染,因為他打了針壓低了其他菌,另外的菌就生長較多」。這已不是疫苗有沒有效用的問題,而是造成反效果。

如何被「證實」對兒童有保護作用?

勞永樂醫生去年已預言「肺炎球菌型號超過90種,現有疫苗根本無可能完全涵蓋,更有證據顯示,使用的疫苗涵蓋7個或10型號,其他型號即迅速冒起」。當大家打了13價後,血清大概又變形,現在未適合兒童的23價,大概又會被「證實」對兒童有保護作用,全港嬰兒轉打23價。

綜合兩星期多的專家發言,發現科學委員會、教授等多對13價的功效存疑,私家醫生、藥廠等,則會說這些專家不對。然後用一堆語言偽術,如「未證明無效」或「個別例子」來混過,令整個社會討論聚焦在疫苗上。大家沒有再問,被肺炎奪去小生命的兩個孩子,抗生素出現抗藥性,是否與疫苗的反抗性一樣  (接種反而養到惡菌)?兩人入院前的主理診所醫生需要向衞生署解釋嗎?專家說一般醫生對肺炎的警覺性低,所以用藥不準,這些醫生是犯了這些錯誤嗎?如果是另類療法的醫生,大概被釘牌,連隨背後幾千年文明的醫術都會被傳媒打進十八層地獄。

香港是文明社會,但愈文明,愈多專業和商業成分,愈多非關健康的因素去阻止我們獲得真正的健康。袁國勇說,13價是「作為個人保護而非公眾衛生措施」,但又說,「政府要考慮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」。就是因為他們怕會爆發社區疫症(藥廠立場),又怕混亂家長的指摘(市民立場),才時而話不用擔心,但後來又話給你打針。亂世中,做父母的,還是自己找資料來看,一定要看相反意見的,再權衡。這社會沒有人幫到你,大家都是自身利益的捍者而已,只有你,才能真正捍你的孩子。

[
文.林綸詩]
作者簡介﹕新手媽媽,孩子針針打。直至一歲疫苗反應甚大,開始不相信這是健康必經之路。

刊於明報世紀版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