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兒打更多針

「infant vaccine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上星期不少傳媒報道中大兒科學系教授,講述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抗體愈趨活躍的新聞,當然最終又是叫兒童,特別是早產兒,一定要接種其抗體。

此病毒沒有疫苗,是直接把不知什麼做的抗體打入人體,十分恐怖。看到西醫這樣對早產兒,十分痛心,「×××的呼吸系統較弱,一早安排他注射流感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,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抗體。打針後,兒子並非完全隔絕病毒細菌,但有時嚴重併發症問題較少。今年四月,×××感染肺炎鏈球菌入院,發高燒,接受一星期的抗生素治療後康復。」相中看到孩子非常非常瘦,近視很深。而父母深信那些入血的藥物,救了自己的孩子。

早產兒本身已經很脆弱,迫令其身體去做抗體非常值得三思,因為要做抗體必須打仗,要打仗必須停止其他工序,例如生長,例如強壯自己的器官。迫其做抗體,是本末倒置的做法。

一歲前,孩子靠的是母乳來保護自己,並不是靠自身勉強製造的抗體。科學文獻早提及,一歲前孩子身體不會保留抗體,所以疫苗所迫出來的抗體,不會留很久,所以才不斷要打加強針。因為孩子是要留能量去生長,做抗體、打仗會發炎,發炎不利生長環境,就是這樣簡單。而寶寶要靠媽媽不斷給抗體,自然抗體也會消耗,所以餵得愈久愈好,且媽媽的抗體是根據與孩子同一環境而製成的,即針對當下有什麼菌和毒、要多少,及用什麼營養去輔助,非一枝全球皆用的化學疫苗能比擬。也不用說到化學疫苗裡有多少重金屬及化學劑去輔助病毒,對任何寶寶皆有害。

教授還說到「本港是『謬誤之都』,很多人都誇大流行性感冒的嚴重性,但流感實際對小朋友的傷害遠低於RSV的影響,反因感染RSV而入院的小朋友,比流感而入院的高兩至三倍。」從另一角度看也是利益所在,現代醫學的分科,以病毒病菌作目標,把各持份者變成競爭對手。他日誰有話語權,又會說什麼什麼病毒比RSV更厲害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