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道:老人家跌一跌,可大可小。
其實並非僅針對老人家適切,對所有人亦然,只是在一般外傷和內患分家的西方醫療制度下,我們往往低估了外傷對我們的創傷,在小朋友身上尤甚。我認識一位家長,對這方面很敏感;聽過她的故事,令人十分佩服--不是所有父母都有如斯觀察力。
首先,是由六歲女兒發噩夢開始,然後她察覺到兩隻門牙比平時分開了少少。細問之下,才發現數天前,女兒的校巴曾急煞車,雖然沒有釀成嚴重意外,但女兒的頭撞到了前面座位。母親推測可能是頸部移位了,便帶她到顱骶療法的醫師去(此乃輕觸式的手法治療,基本概念是糾正在肌肉骨骼系統結構上的失衡,以恢復身體的正常血流和神經協調。基本理論如部分非主流療法一樣,以人體為一個整體,以人體有能力自我修復為基礎),去了一次,門牙已回歸本位,之後亦沒有發噩夢了。
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小朋友有不同的情緒問題--「玩得太瘋狂」、「哭得太厲害」成為他們發噩夢或專注力不集中的原因,但其實很多時候是與他們的身體狀況有關,就如疫苗令部分孩子產生自閉或過度活躍傾向一樣--生理和心理從來密不可分。
之前在中醫醫館也聽過另一例子。八個月的小孩心臟有問題,要換心但輪候需時,因為實在難以找到細小的心臟替換。西醫無計可施,只能叫父母有心理準備。父母經人介紹,想試試中藥,怎料醫師把脈後,摸摸骨,說什麼藥也不用吃,原來是內傷,骨和瘀血一直「按」著心臟,令其不能正常活動。後來醫師為小孩做按摩和以氣功治療,原先腫脹的位置已減半,氣息也多了,之後慢慢再做骨科。其他圍觀的病人都懷疑,為什麼在醫院沒有照X光?看不到血塊也該看到骨。大家的結論是:心臟科無法想像這是骨科的毛病,未必預計會有此一。醫師說之前曾有另一腦病孩子也是這樣,其實是頸脊移位,引起腦部問題;病源是骨,但西醫一直在醫腦,幫不上忙之餘,還要孩子承受藥物的副作用,可見庸醫「治病」,委實害人不淺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