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各位父母有沒有同感,對孩子的腦袋運作,其實由衷充滿謎團。大家捫心自問,究竟兒時記憶還可以追溯至何時,答案當然因人而異,但一般而言能夠回到幼稚園的時光,大抵已是人中之龍。那大家眼前一起共度的歲月,孩子究竟又如何消化及記取呢?
不少家長也曾面對傭工在孩子年幼時離職的痛苦經驗,當中的心理創傷後遺症可謂絕不可以輕視。尤其孩子與傭工的關係愈緊密,則打擊必然愈大。朋友A的女兒持續出現各式的生活問題,由胃口不振到睡不安寧等,直至向自然療法求助,才得出內心處理不到傭工離職的震撼,於是心理創傷轉化為生理困擾顯露出來。朋友B的兒子在傭工突然離職後,也一反平日愛上學的表現,無論上學還是參加興趣班都成為苦事,後來有一天忽然開竅似地向父母表示以後不會為離職傭工再哭了,可是一旦在情緒不穩之時,始終仍會不斷提出與傭工通電對話等等的要求。
是的,我們不可能理解到孩子腦中的運作,只能默默守護在旁觀察變化加以支援。自己的孩子在家中一向喜歡和我玩一副木製的釣魚遊戲,有一天突發奇想帶他到河邊去尋找釣魚郎的影蹤,好讓他看看釣魚的真實面貌。終於找到一名釣魚叔叔,起初兒子對釣魚的過程甚感新奇及興奮,可是當看見叔叔把部分漁獲隨意撒在河邊岸上,兒子眼瞪瞪地目睹魚兒的生死轉化過程,他一直指魚兒大喊「唔郁唔郁」,最終連叔叔也按捺不住收拾釣具離去。
是的,我知道自己雖然嘗試為兒子作出各種的推敲說明,但顯然不可能有一個圓滿的答案。而他在回程途中也沒有再展示燦爛的「招牌式」笑容。或許他在思考生死的問題,我不得而知,也準備在某時某刻他又會再忽然提起今天的經歷。無論如何,孩子和自己都是平等的眾生,人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經歷起伏;作為父母,能夠陪兒子走一回已是最大的福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