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品牌效應

臨近歲末,奶粉搶購潮又重來,報紙還列出了不少品牌的售價,我和太太身為用家,都不禁嘩然。我在專欄曾說過,一直以母乳和奶粉結合餵哺孩子,直到十個月,因為太太一直需要上班及孩子不肯再親餵,便斷了母乳,繼續採用較為冷門的有機品牌,價錢是報紙那些大品牌標價的一半左右。

由孩子出生至今,我們學得越來越多嬰兒品牌。記得太太懷孕時,我們一起去逛BB展覽會,同行的老手媽媽,隨意點出不同牌子的利弊-我們便想,真是學不完的學問!結果不到一年,我們也對各品牌熟悉不已-什麼是內地製,外國賣;什麼是內地製,內地賣等等。嬰兒用品是何其龐大的市場,歐美、台灣、日本的貨品,什麼產地的都來香港分一杯。選擇多,但最終大家追捧的,其實一雙手也可盡數。

就拿最近我們的「尋找尿片血淚史」來說吧。一向我們也是買香港最普遍的兩個品牌H和P,但我兒實在太愛喝奶,臨睡前那大大瓶奶,往往令他半夜衝破尿片的防線,多少個晚上我們都忙於換片換衫,實在吃不消。尤其近來天氣轉冷,一換就是三件衣服和一條褲,變成上十幾分鐘的事情,還未把之後哄睡的時間算進去 (經歷換衣換片後,兒子通常變得十分精神,我們則是筋疲力竭)。太太把心一橫,決定試試別的品牌,上網看了一些意見,發覺一冷門瑞士牌子F不僅便宜,且口碑不錯,便我去張羅。結果不得了,我跑了不知多少間藥房,才找到F的加大碼。平時要買尿片隨處可得,連鎖店或藥房都一應俱備,但一要找知名度稍遜的品牌,便不單勞力周圍張羅,還要勞心致電不同區域的藥房查詢,可見壟斷的威力。後來終於在一所大埔的藥房找到,當晚試用,大家果然歡歡喜喜一覺到天明。

在現今世代,「一分錢一分貨」或許已不是定理,因為「錢」裡包含太多商家勾結,觀乎藥房、奶粉商不肯與政府合作便可知一二。較少人問津的,未必不好,可能要費勁找一個方便的購買途徑,但換來是超值的價錢,及物超所值的效果。就如我們用的小眾奶粉品牌一樣,孩子吃得更加健健康康,絕對不會讓所謂的大品牌比下去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