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粉廣告戰

父:



     近來奶粉問題頻生,恰好與一周前的BB展中,內地同胞與港人搶奶粉的新聞相映成趣。太太還笑說:若再有孩子,不妨仿效外國的媽媽,在奶粉展商前餵母乳,以展示不平衡的選擇霸權。
 其實母乳的好處,由專業人士到醫護人員都努力灌輸,但幾十年來的暢銷奶粉及其廣告,令香港人成為百分之百的奶粉擁護者。最常聽到的論點是:「我們人人也是喝奶粉長大的,不也是健健康康的嗎?」我倒不明白這個邏輯——在處處過分保護孩子的社會裏是如何站得住腳?現在讀哈佛的那位,小時候也沒有上playgroup,為何現在人人都要為學前兒童籌備playgroup,並深信這是影響他智力發展的關鍵?而不少醫學報告所提倡的「母乳能使小朋友較聰明」的實證,為何始終敵不過鋪天蓋地「phd」、「aa+對腦部有益成份」的奶粉廣告?
 不少廣告界人士都對政府希望禁止所有奶粉廣告,感到十分生氣。這當然挑起業界的神經,因為對奶粉商來說,這是斷其米路;而對廣告商來說,更是莫大損失,君不見一個晚上,多少電視廣告都是在推銷奶粉的?他們的唯一論點就是杜絕廣告,會剝削媽媽們的知情權。但小朋友都會質疑廣告真是資訊來源嗎?你生病會去看遍所有藥品廣告,還是去問醫生意見?
 我們之所以沒有一號奶粉的廣告,是因為世衛建議,小孩六個月以下應攝取母乳。亦是因為這個原因,奶粉商才創出二號、三號奶粉,希望繼續能推銷。世衛的建議只是顧及城市環境,亦明白強推母乳的難處,而把堅持範圍縮至一至六個月內,但絕不代表六個月之後,母乳便會失效,或需讓路給奶粉。
 當一有人質疑母乳的益處,我太太認為搬出數據最易說明。母乳有三百種營養(且成份構成是不斷受環境的細菌、孩子的需要而變化),而奶粉只能複製六十種——這個數字其實已說明為何都市人會越來越多敏感、病痛?吃奶粉當然沒有問題,問題是你不能老說它是替代品,它只是五分一營養的替代品。
 這些畫面都令我想起周顯早前講大陸奶粉時,提出一有趣論點:若他日他有小孩,一定會用盡辦法、傾盡金錢,為自己的孩子請個奶媽。他說,大灑金錢供書教學,孩子不一定能出人頭地,但吃母乳,一生少敏感,少病痛,卻是千金買不到的。當中的邏輯可能更易被香港人接受吧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