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同媽媽真係好唔同。
爸爸能大覺訓、無咁容易抑鬱等,當然是個個阿媽都知 (實在無意責怪,爸爸若和媽媽一樣,鬥緊張,鬥depressed,鬥paranoid,對bb都無益既,ok? :p)。但阿爸這種較''take it easy''的態度,對育兒有何實際的作用呢?

今日意外看到兩樣東西: http://reasonsmysoniscrying.tumblr.com/ 這是一個爸爸的photo blog。兒子明顯是難纏型,但他可以影低做分享,足見其冷靜。表面funny,但其實內裡是個好有用的紀錄來的。例如,統計一下post上來仔仔喊的''reasons",已有三次是''milk in the wrong cup''。
咁以後咪小心d用返指定杯囉。 紀錄、數pattern,是育兒一大工具。我都係咁搞掂阿仔的奶量、黃疸和小睡問題。 說回影相紀錄這樣的事,對於哭鬧,我深明真是爸爸才做得了。我仔頭一個月都成日喊,佢每次喊我都抑鬱,母親同bb實在太有連繫了。
另外,亦是關於爸爸無咁上心的。''無咁上心''會做成爸爸多點短提問: what where why,短提問則成就長答案,刺激表達能力。信不信由你。但以下說bb見到爸爸時較興奮,我是十分認同。老公是永遠不能哄到我兒睡覺的,由其越來越大個,只會一味跟他玩。我都覺得除了爸爸以外,阿仔見親男人,例如公公,都會特別興奮,可能夠力跟他「飛」高一點。有時左tum右tum搏bb一笑,也不及爸爸和公公只露一露臉,阿兒已笑得尖叫般。又一個令媽媽depressed的位。
「研究者還發現,當母親抱起八週大的嬰兒時,他的心跳和呼吸會減低,孩子會安靜下來;但是當爸爸抱起嬰兒時,孩子的心跳和呼吸不降反升,顯示嬰兒興奮起來,期待爸爸跟他玩遊戲。父親比較會跟嬰兒說有關運動、汽車等母親不常用的詞彙,因為男生喜歡的東西跟女生不同。人喜歡談論自己有興趣的東西,所以父親 的詞彙大小會影響孩子三歲時的語言發展,而母親的不會,因為母親常用的都是平常照顧孩子的語句:肚肚餓了嗎?要尿尿了嗎?馬利蘭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,低收 入家庭的父親因為忙於生計,不太了解孩子的作息,比較會用who、what、where和why去問小孩,這促使孩子用比較長的句子去回答,而複雜的文法 和詞彙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幫助。」
http://www.talkermama.com/thread/4868-1-1.html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